• 通知公告
  • 在共青团济宁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12-13 浏览数:

    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勇担当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在共青团济宁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1210日)

    马新蕾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

    我受共青团济宁学院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共青团济宁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共青团组织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我校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和转型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大好形势下,经校党委、团省委、省学联批准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回顾和总结建院升本十年来我校共青团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发展目标,深入分析共青团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科学谋划今后五年我校共青团工作,选举产生共青团济宁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凝聚全校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开拓进取,砥砺成长成才,奋力谱写共青团工作的新篇章。

    一、建院升本以来的工作回顾和总结

    建院升本十年以来,全校各级团组织在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依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深化“思想引领和成才服务”两大战略任务,切实履行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的职能,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开创了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大好局面。

    校团委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获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奖,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优秀成果奖等荣誉。9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团委,5次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连续7年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5次被评为山东省无偿献血工作先进集体,2次被评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贾诗阳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郑静静等3名同学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刘天琦、王弘宇同学被评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优秀志愿者,霍雨慧荣获山东省“最美青工”和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雷晓武等5名青年教师被评为“济宁市五四杰出青年”,4名青年教师被授予济宁市优秀青年。过去的十年,我校共青团走过了不平凡的青春历程,镌刻了不平凡的青春足迹。

    (一)思想引领工作开创新局面

    主题教育不断深化。近年来,校团委围绕“五四”运动95周年、建国65周年、建党95周年等关键时间节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文化教育,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四进四信”、“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与信仰对话”主题报告会,每年邀请专家学者、知名校友来校开展主题报告,思想引领工作持续深化。

    “网上共青团”建设不断加强。按照建好、用好、管好新媒体的思路,建成校系班三级团组织新媒体矩阵,牢牢把握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主导权,着力加强校团委官方微信平台“圣地青年”建设,平台现有粉丝21739人,年均推送消息1000余条,原创微信350余条,单个话题最高阅读量达4万余人次,实现了“网上共青团”的有效覆盖。

    “青马工程”持续推进。精心组织、统一部署、优化形式,采取校系两级分层次、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模式,持续开展济宁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大学生骨干培训工作。在学校社科部专业思政教师和各系党政领导大力支持下,通过理论教学、素质拓展、团队活动和实践教学相结合,2014年以来,校级“青马班”培训优秀团学干部308人,系级累计培训2000余人。

    班级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始终坚持将团支部工作和建设放在最基础、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以“三会两制一课”为抓手,规范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从严治团能力。十年来,指导4700余个团支部完成换届工作,调整团干部10000余人次。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开展主题团课、团员志愿服务和网络主题团日等活动。

    “典型示范带动工程”持续开展。每年召开“五四表彰大会”表彰校级“两红两优”。每年开展“十佳学子十佳文明大学生十佳创新创业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当选的三“十佳”学生开展事迹宣讲会。举办“榜样的力量”考研考公系列宣讲会。通过评先树优,以点带面,营造了崇尚榜样、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二)团学组织建设实现新提升

    基层团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构建“团委领导、总支协调、支部落实”的工作机制,力求“团建全覆盖、工作在支部、成效在基层”,制定了《济宁学院班级团支部工作细则》、《济宁学院“班团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3个系(院)团总支被评为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累计表彰校级红旗团总支84个,红旗团支部552个,优秀共青团干部621名、优秀共青团员1224名,推荐3640名优秀团员作为党员发展对象。

    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先后选派30余名专职团干部参与上级团组织和其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选派5名青年团干、青年教师到地方团组织挂职锻炼。8名青年师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18名师生被评为济宁市优秀共青团干部,27名同学被评为济宁市优秀共青团员,20余名优秀团学骨干参加了山东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不断加强。选拔校级学生会骨干400余名,评选优秀系(院)学生会58个,优秀学生会干部1642名。全校现有学术科技类、文娱艺术类、体育文化类、志愿公益类、理论学习类、创业实践类等各级各类学生社团88个,累计表彰校级十佳社团和优秀社团180个。其中,大学生孔孟文化研究会被评为“全国百佳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4个社团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4名社团干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干部”。

    (三)校园文化建设闪耀新亮点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作彰显特色。近年来,我校积极发挥地域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立了“大学生孔孟文化研究会”、“国学社”等社团组织,举办了以弘扬孔孟文化为主题的大学生读书节和“桃李讲堂”、“尔雅讲坛”等特色活动,形成了无伴奏合唱《论语》、话剧《布衣孔子》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表演项目。其中,“桃李讲堂”“走进孔子 游学圣地”活动均获得山东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2014年,我校被批准为山东省首批高校孔子学堂建设单位;2016年,被团中央授予“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称号;2017年,被团省委评为“国学达人”挑战赛优秀组织单位。

    第二课堂活动形成品牌。积极打造校级活动精品化、项目化,各系活动品牌化、专业化,社团活动常态化、会员化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突出品牌活动打造,大力开展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读书节、志愿者文化周、女生节等活动,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第二课堂系列活动。举办了十一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十二届“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十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八届大学生读书节。近年来,我校积极承办和参与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系列活动,荣获一等奖31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62项,优秀奖26项,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活动单位。

    “三走活动”蓬勃开展。培育了以大学生啦啦操为品牌的特色三走项目,举办了七届济宁学院大学生啦啦操比赛,自2010年以来我校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啦啦操联赛中获得各类项目冠军14次,在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荣获冠军2次,在2012年世界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国际公开组花球啦啦操大赛中荣获集体第六名。举办了大学生乒乓球联赛、跳绳比赛、冬季拔河比赛、大学生荧光夜跑、校园线上跑步排位赛等各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四)创新创业工作赢得新突破

    大学生“双创”竞赛为抓手,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举办了六届“挑战杯”济宁学院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推荐学生参加“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4项,其中一项作品参加了国赛并获国家专利。季节等三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各类学科专业及科技文化竞赛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43项、二等奖71项、三等奖114项。

    以大学生“双创”项目为平台,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设在团委,用于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和各类“双创”项目的扶持。自2015年校团委按照《济宁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文件要求,负责统筹校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管理,3年来共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4项,校级项目122项。

    (五)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展现新进成效

    社会实践成效显著。升本以来,学校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272支、山东省“千村行动”实践团14支, 3万余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政策宣讲、社会调查、支教扶贫、科普宣传等实践活动,93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23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学生,65支团队被评为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活动获二等奖24项、三等奖22项、优秀奖6项,4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次承办山东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我校多次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学校始终坚持“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理念,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创建文明,举手之劳1+1 1-1”、志愿者文化周等各类志愿活动。校团委先后组织志愿者服务于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海世博会、中韩儒学对话会、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第二十三届山东省运动会、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大型活动;每年派出千余名志愿者为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提供演出、礼仪和会务服务。认真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截至目前我校共选派144名大学生奔赴新疆、西藏等西部省份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服务学生体现关爱。2009年起,校团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接送站制度,始终“把校园当家园,把学生当子女,把服务当责任,把满意当目标”。在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开学放假等时间节点,组织车辆安排志愿者集中接送站,累计接送学生6万余人次。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共青团事业的蓬勃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位置,奋发有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敢闯敢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必须坚持以团员青年需求为导向,倾听心声、解决问题、服务成长。

    过去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委、行政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学校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热忱关心与大力支持,离不开兄弟院校共青团的亲密合作与坦诚交流,离不开全校各级团干部的无私奉献和全体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共青团济宁学院委员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学校青年成长、支持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发奋学习、扎实工作的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过去成绩的取得,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共青团工作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基层团组织工作亟待加强;对青年的带动作用不够,工作有效覆盖面不足;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引导服务青年的能力还不强。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敢于面对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与主要措施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已经开启,全校上下正借党的十九大东风朝着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奋力前行。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团组织必须牢记使命担当,深化改革攻坚,积极主动作为,更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始终不忘初心紧跟党、走在时代的前列。

    今后五年我校共青团的工作思路是: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突出思想引领核心任务,明确服务学校育人大局、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两大工作重心,强化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提高组织有效覆盖面,巩固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发挥共青团在第二课堂中的独特作用,形成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合力,全面提升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围绕这一工作思路,今后五年我校共青团主要任务是:

    (一)突出核心任务,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

    丰富主题教育活动品牌,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要载体,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充分发挥共青团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队伍优势、资源优势,运用青年喜欢、易于接受的内容供给、话语体系、方式手段,带领团员青年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重温历史、明确使命,激发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理想情怀。切实抓好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有效载体和形式持续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引领青年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深化典型示范带动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十佳学子”“十佳文明大学生”“十佳创新创业人才”评选表彰、“五四”表彰和“年度优秀学生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力宣传学生三“十佳”、共青团“两红两优”典型事迹;深入开展“榜样的力量”系列报告会、校友励志讲堂、大学生理论宣讲进支部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校园中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培育良好个人品德。

    巩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育新时代青年。完善校系两级“青马工程”培训体系,建立“青马工程”培养导师库,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内部管理、跟踪培养机制和实践基地建设。明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要求,研究培养对象的新特点,探索培养的新模式。通过理论学习、素质拓展、实践锻炼、对外交流、专题研究等方式不断增强培养的实效性。组建“朋辈导师团”,发挥榜样力量,激励更多的团员青年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团学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盖面

    巩固完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以团组织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更外围的手臂延伸,把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活力型组织作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加强和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

    推行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 发挥班级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济宁学院班级团支部工作细则》,创新开展 三会两制一课”,注重将主题团日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以年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创建遴选活动、校级“红旗团支部”评选等为契机,着力提升组织活力、工作开展活力、团员参与活力和宣传展示活力,巩固团支部主阵地,持之以恒抓好基础建设。定期召开系(院)团代会和团支部换届大会,不断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和创造力。

    继续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和推动学生会组织改革,支持其依法依章程独立开展工作。规范学生会选举程序,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评价机制,探索学生干部退出机制。指导学生会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实施代表大会提案制,秉承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当好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分类指导,修订学生社团相关工作细则,引导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搭建实践育人平台,积极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全面发展

    建立制度体系,试点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制定《济宁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办法》等制度,在我校共青团重点工作中试点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重要依据。

    深化社会实践,培育团员青年家国情怀。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项流程和项目管理机制,丰富实践形式,创新激励办法,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引导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建好、用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提升基地数量和质量,完善建设机制和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监督和评价考核,注重宣传总结和经验推广。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团员青年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培育团员青年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

    倡导志愿服务,引领团员青年感恩奉献。建立健全志愿者注册、培训管理、考核认定等制度;将志愿服务作为班级团支部基本职能,扶持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类社团发展,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日常化、便利化。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和谐校园建设,持续开展“志愿者文化周”等活动,继续做好“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招募选拔工作,按照“立足学校、辐射周边、服务社会”的原则,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凝练活动特色,形成项目品牌,推动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

    (四)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大力营造特色鲜明、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孔子学堂”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设“孔子学堂·大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班”、开展“孔子学堂·国学荟”等精品特色活动。做好“国学达人”挑战赛、“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论语大会”等活动的校级赛事, 着重扶持国学类学生社团,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 培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品牌活动,引领我校大学生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营造底蕴丰厚、富有朝气的书香文化氛围,推动“好学善学,知行合一”的优秀学风建设。

    实施“一系一品”培育计划。按照“校级活动精品化、项目化,系级活动品牌化、专业化,社团活动常态化、会员化”的思路,深化“挑战杯”、“创青春”等共青团特色品牌,巩固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读书节、“三走”活动等传统品牌,打造一批紧密结合系(院)专业特点的创新品牌。普及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模式,建立学校大型团学工作项目“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鼓励系(院)团总支、团支部承办校级共青团活动。

    发挥学生社团的应有作用。进一步理顺社团组织体系,促进社团建设规范化,发展专业化,活动品牌化,力争实现“一团一景”;倡导学生社团树立以会员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升会员归属感、获得感。落实《济宁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学生社团相关管理细则,严格执行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社团。

    (五)深化“网上共青团”建设,创新推动共青团网络育人工作

    加强工作阵地平台建设。在维护和运营好“济宁学院共青团”网站、“圣地青年”微信平台、“济宁学院团委学生会”微博的基础上,指导推动系(院)团总支新媒体阵地建设,建立覆盖全校团员青年、校系班三级联动的新媒体集群,探索在学生聚集度高、互动性好的网络空间开辟新的工作阵地。坚持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基层团学组织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健全我校共青团新媒体产品研发和共享平台。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健全团学组织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将其作为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 着力发挥我校共青团在清朗网络空间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加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学生信息员等队伍建设,建立舆论引导和信息报送制度,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抓住重要契机策划网络主题活动,开展线上宣传教育,带动广大青年师生在网络空间传播青春正能量。

    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积极传播网络文明安全理念,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做新一代校园好网民,营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校园网络空间。注重在学习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服务大学生成长、传播主流价值等方面, 积极开发贴近大学生特点、形式新颖、传播力强的网络文化产品。

    (六)加强服务型团组织建设,提升共青团服务育人水平

    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优。积极协调校内外资源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创新创业面对面”、“创客沙龙”等活动。积极协调省市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依托学校实验实训中心、研究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平台。积极发挥共青团在赛事开展、培养引导、奖项激励、平台搭建的优势和作用,鼓励各系(院)团总支结合专业特点,围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工作。鼓励科技类学生社团开展常态化的双创活动,着重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上下功夫, 服务引导广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综合发展上创先争优。

    代表和维护大学生权益。推进学生权益维护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校长下午茶”、“职能部门面对面”等活动的开展,依托网络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在权益维护方面的作用, 及时听取、收集并推动解决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和普遍诉求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校园民主治理。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回望我校共青团的历史,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始终与党和祖国的发展紧紧相随。新时代的蓝图时不我待,新征程的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坚定理想信念,汇聚青春梦想,为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版权所有 共青团济宁学院委员会 技术支持
    •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杏坛路1号 邮编:273155 电话:0537-319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