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数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创邑黄河”实践团赴李村镇郝寨新村黄河滩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2-07-10 浏览数:

        2022年7月7日至9日,济宁学院“创邑黄河”实践团成员韩林秀、任艺、秦子舒、陈舒磊、张智诺来到李村镇郝寨新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用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感受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沿着红色足迹跟党走,奏响黄河合唱的最强音。

        7月7日上午,团队成员与当地团委成功对接,在郝寨新村村支书张振浩的带领下来到老党员郝所成的家中,一起了解在党五十周年老党员的模范故事。郝所成同志是郝寨新村中在党时间最长的老党员之一,多次为当地群众讲述生动的党课。实践团成员仔细听取了老党员的生动讲述,了解到黄河流域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生活水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步提高,村民们的思想觉悟也在稳步提升。实践团成员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责任使命,立志要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去,为党旗增光添彩!

        7月7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在黄河大堤观看了李村镇人民政府组织的黄河应急防洪演练,模拟李村镇应急抢险队队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险情,第一时间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上报,李村镇立即派出工作组现场查勘,编制抢险方案,方案经批准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工作。实践团成员注意到民兵在政府统一指挥下的良好精神风貌,了解到黄河沿岸的防洪防汛知识,见识到政府的高效解决措施,更加明白黄河流域防灾减灾部署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团队成员们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7月8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李村镇百果香热带果蔬采摘观光园,跟随技术员参观了火龙果、沃柑、释迦、香蕉等多种果蔬的种植大棚,近距离观看了各类果蔬从发芽、开花、结果到果实成熟的不同形态,并询问了技术员区分各类果蔬品种的技巧,学习到果蔬成长到各个阶段标志以及采摘果蔬的手法,了解到热带果蔬在北方地区的特殊种植方式,体会到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蓬勃力量。

        7月9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菏泽市牡丹区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了强渡黄河的革命木船。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秘密抵达黄河岸堤附近,计划强渡黄河。黄河的水面上千帆竞发,在黎明前的两个小时内,第一、二、六纵队的先头部队全部安全渡河,出现在了黄河南岸的高堤之上,从他们上岸到号响仅用了7分钟而已。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写道:“我经历了多次战争,但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胜利强渡黄河更为高明出色的军事行动。随后,实践团成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民万岁”的建国演讲,欣赏了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纪念碑,了解到黄河沿岸的革命精神,深刻理解了沿黄地区的红色文化,更加坚定地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

        本次实践是深入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诠释新时代黄河精神,更好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体现。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成为黄河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探寻黄河流域文化胜迹,参观乡村振兴典型农业基地,了解老党员的故事,学习到了黄河文明蕴含的红色精神,圆满完成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和生态发展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同时也是学校和学院积极践行美育教育、积极为青年学生搭建舞台、不断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体现。
        生态黄河,岁岁安澜。当代青年大学生,一定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从弘道崇德、经世致用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黄河流域城市正携手共进,共同谱写新时代的美好篇章。

    【撰稿:王都、韩林秀    图片:王都、韩林秀     审核:许杰】



     

    • 版权所有 共青团济宁学院委员会 技术支持
    •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杏坛路1号 邮编:273155 电话:0537-319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