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院)、全体大学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鼓励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现组织学生参加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我校目前在校的、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不含成人教育学生),鼓励跨专业、跨院系组建团队。
二、参赛项目
本届省赛分为自主选题和企业命题两个赛道。
自主选题赛道参赛项目能够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紧密结合,促进制造业、能源、环保、农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与信息技术服务、医疗、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企业命题赛道详见省赛通知,附件1)
(一)项目类别
1.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集成电路、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
2.高端制造类,包括机械、电子产品、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石油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及装备等;
3.新能源新材料类,包括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核电装备、先进高分子材料、光电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等;
4.生物医药类,包括DNA重组技术、新药物研发技术、发酵工程、药品与生物制品检验等;
5.现代高效农业类,包括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现代种业、畜牧良种培育、农业装备制造等;
6.文化旅游类,包括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等。
(二)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分为创意创新、实物创新、实验创新、生产创新4类。参赛团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三)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创新成果,有一定科学价值、创新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每个项目的团队负责人加成员不超过5人,且所有成员均须对项目有实际贡献。(每名学生只能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参赛,但可以作为其他项目的成员)
3.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4.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不得上传涉密信息。
5.按照省赛要求,2018年立项现已结题和2019年立项且在研的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必须报名参赛。(附件2)
三、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所有参赛项目均需在2020年11月12日前通过大赛官网(http://jycy.sdei.edu.cn/cxds/)进行注册报名。
(二)系(院)初赛(11月12日前),各系(院)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比确定推荐顺序。
(三)校级比赛(11月19日前)。学校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根据分配名额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三)省级复赛(11月下旬)。省级复赛通过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遴选出500个左右项目,其中前200名晋级省级决赛。
(四)省级决赛。省级决赛定于2020年12月中旬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奖励设置
山东省省赛设优秀项目奖、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奖。省教育厅对在省赛中获奖项目和优秀指导教师(团队)颁发证书。同时,对获得省赛一等奖项目的学生(团队)奖励1万元、指导教师(团队)奖励5000元;对获得省赛二等奖项目的学生(团队)奖励8000元、指导教师(团队)奖励4000元;对获得省赛三等奖项目的学生(团队)奖励5000元、指导教师(团队)奖励3000元。奖励资金于省厅拨付到学校后进行发放。
学校依据相关文件对获得省赛三等奖及以上的团队和指导老师进行奖励。校团委、教务处对校级比赛的优秀团队进行表彰,颁发校级荣誉证书。
五、材料填报
参赛队员于2020年10月26日至11月12日登陆大赛官网http://jycy.sdei.edu.cn/cxds/,填写《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项目申报书》(附件3),并上传1分钟展示视频、PPT展示文档及其他佐证材料。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是省教育厅主办并重点打造的创新创业比赛,是省教育厅对学校年度考核中的加分项目。各系(院)应充分认识大赛的意义,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参赛方案,组织好项目的申报和遴选工作。
2.做好宣传发动。各系(院)要面向全体在校生广泛宣传动员。着力提升校赛的参与率和作品质量。省赛组委会将依据报名参赛项目数量,统筹确定入围省赛的项目数量。
3.加大支持力度。各系(院)切实做好团队的组建和指导工作,结合实际对参赛的学生开展系(院)内评优评奖,支持鼓励老师指导学生参赛,根据老师指导工作情况,在工作量认定时给予相应体现,激发教师学生投身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闫晓晓 联系电话:3196035
共青团济宁学院委员会 济宁学院教务处
2020年10月 29日